静心

当前位置:首页 > 静心 >

静心

做一个以年为单位的交易者
2016-12-28 14:00

本人一向倡导长期投资,持有时间以“年”为单位。不认同长期投资的人敬请远离,因为我撰写此文的目的只是写给自己,并与有缘的朋友共同分享。——题记


文/@闲来一坐s话投资

本文写于2015年7月16日


关于长期投资的问题,此前自己多次谈及,再谈也已经没有多少新意了。但是近来,经过6月15日至7月8日的股灾之后,有些博友、球友似乎对长期价值投资又产生了一些怀疑。甚至看到有观点说,中国股市长期价值投资是无效的。对此,自己并不能认同。恰恰相反,如果说自己以前还对长期价值投资有所动摇、怀疑的话,经过此次股灾,自己反倒更进一步坚定了走长期价值投资之路的信心与决心。在此说明,长期价值投资中的价值两字,其实是多余的,因为长期投资者必然是从价值(成长也是价值的一部分)出发的,而价值投资一般情况讲也必然是长期投资的。至于这个长期有多长,在自己看来,应该是以年为单位进行持有。比如,自己以前提出过五年守则,现在自己认为仍然有效。


1.中国股市的市场究竟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


对于市场有效理论,一些价值投资大师们早已进行了有力的反驳,这里用不着自己饶舌了。那么,中国股市究竟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呢?我们如何结合中国股市进行理解与运用呢?这个问题,如果不讲清,长期投资就没有了理论上的基础。


不可否认,中国股市由于历史与体制的原因,至今仍然带有明显的政策市特征。此次的救市有观点认为,更是强化了这种政策市特征。对于救市,自己认为,股票市场也如实体经济一样,也有市场失灵的时候,在这种关键时刻,政府出手救市本无可厚非。对此,自然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己也希望,通过此次股灾,中国股市更多地体现价值规律,更多地走上理性成熟的道路。


那么,就是在目前这种状态下的中国股市,市场究竟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呢?


据自己这些年的观察,中国股市尽管有种种体制上的问题,有种种不成熟的毛病,但其实也越来越更体现出市场化的一些根本特征。就短期来讲,市场确实常常是无效的,比如大众心理情绪的影响,比如炒小、炒新、炒概念等,甚至所谓的抱团取暖等,常常造成一定时期之内的市场彻底无效性,甚至这种无效性会达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但是就超长期来讲,比如以十年以上为周期来看,市场其实又表现出了它的有效性,而且这种有效性又常常令人不可思议,甚至让人不得不对市场生产敬畏。


还记得德国的投资家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在其晚年的著作《大投机家》里的那个妙喻吗?他将股价与企业本身比喻成狗与主人的关系,这个狗(股价)有时会跑到你前面去,甚至会跑到很远,有时会跑到你身后,甚至也会跑到很远,但是最终它是要跟着主人一起回家的。实际上,这就是市场的长期有效性与短期的无效性。


巴菲特说,市场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器。其实也是说的一个道理。


其实,这就是马克思所论述的价值规律在起着更为根本的作用。据自己观察,其实中国市场也越来越多地发挥着这种价值规律的作用。


2.长期投资的有效性有数据支持吗?

数据最有说服力。


最近球友小股民B给自己发了两个视频,就是著名的巴菲特研究专家刘建位先生分析的与嘴巴有关的十年十倍股。如药股中,云南白药21年上涨100倍,东阿阿胶18年上涨30倍,双鹭药业上涨27倍,吉林敖东18年上涨24倍,恒瑞医药14年上涨20倍,桐君阁18年上涨20倍,国药一致21年上涨18倍,通化东宝20年16倍,华兰生物10年16倍,科华生物10年16倍;


2005年至2014年中国股市中有161只股票中十年十倍股,其中与嘴巴有关的食品饮料股,有贵州茅台10年上涨19倍,承德露露10年上涨19倍;伊利股份10年上涨18倍,泸州老窖10年上涨16倍,衡水老白干10年上涨14倍,海南椰岛10年上涨10倍。


其实关于市场的这种长期有效性,早在几年前,国内著名的投资人任俊杰先生与朱晓芸女士合著的《奥马哈之雾》一书,对于中国股市这些年走出的长牛股也进行了分析,自己认为,这也是国内研究巴菲特投资思想十分有深度的著作之一。


或许,这些专业人士分析的这些长牛股数据仍然让人感觉着离得很远,那么本人不才,但是依自己7年多的长期投资实践来看,自己认为也有一点说服力。


如,本人的主流组合是自2008年7月2600点以下建仓的,后来几年对其中的持股也有过动态的调整,但是主流组合基本上是不动如山的。现在看,持仓成本如何呢?


  • 贵州茅台为13年、14年持续买入,持有成本165.05元;浮盈52.429%;

  • 云南白药持仓成本31.95元,浮盈125.227%;

  • 格力电器持仓成本10.823元,浮盈121.196%;

  • 天士力持仓成本19.877元,浮盈138.215%

  • 东阿阿胶42.419元,浮盈15.868%。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浮盈是经过此次股灾的,其中也是自己不断用生活中的现金流持续买入的,比如最近仍对格力、东阿等进地了加仓。如果从第一批建仓成本算起,这几年年复合收益率早已大大超越投资大师们的水平啦!


一句话,自己的实践也说明,长期投资的有效性(当然或许自己有幸运的成份,毕竟时间不长)。因为一个道理太明显,正如刘建位先生所说的,如果拉长周期看,比如十年以上,如果一家企业的业绩增长十倍,其股价也往往跟随着上涨n倍(除非它上市之时,股价贵得太离谱儿)。


3.长期持有如何找到这些优秀的企业?


自己知道就会有人问:这些长牛股都是已经走出来了才知道,是属于事后诸葛,你怎么能提前发现呢?!


当然,找到这些优秀的企业对投资人是一个十分富有挑战性的话题,这更考验投资人的长远眼光与商业洞察力。不过,投资的大道早已写在书上,我们今天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思考问题。比如,巴菲特将上市公司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具有特许经营权的企业,一类是普通企业。前者是值得长期投资的,而后者大多数是不值得的。


何谓特许经营权?

①被人需要;

②定价权;

③不可替代。


拿着这把“快刀”,难道我们还找不到几家子优秀企业吗?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就用这一把快刀,即只投资于具有特许经营权的优秀企业,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还是自己以前说的那话:其实作为个人投资者,只要用心找到几家子这样的优秀企业并不是太难的课题,如果再不行,就天天看中央电视台的广告吧,因为据我观察,中国股市的一些大牛股常常是天天在中央电视台上广而告之,或许我们缺乏的只是发现的眼睛!


说到巴菲特,自己还是那话:老巴可以说是投资界的珠姆拉玛峰,他是集格雷厄姆、费雪、芒格等投资大师之大成者,他提出的特许经营权思想、护城河思想、企业分析师思想、长期集中持有的思想,自己翻遍一些投资大师的著作,也很少有超越者。有了这些投资大师的思想,我们完全可能”述而不作“,结合中国股市的实际加以运用即可,更没有必要作什么有中国特色的“修正”。


巴菲特的思想照耀美国股市,同样也照耀中国股市!


同时,自己还要进一步说明,或许一些“公鸡”们由于考核体制等原因,是无法静下心来实践巴菲特投资思想的,而作为个人投资者,特别是有着固定工作和其它事业的业余投资者,完全有条件去实践这种投资思想。


4.如何抓住机会买入这些优秀企业?


说实在的,由于真正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优秀企业是十人稀少的,而且市场上太多比我们聪明百倍的精明的人,想在“和平年代”买入这些企业常常是一种奢望。


平时,我们可以在定性的基础之上,加以定量的分析与研究。比如ROE15%以上,这个指标要作为选择长期投资的金标准;不能全看pe,但是不看pe又绝对是不可能的(对于那些还在烧钱,只讲市占率和市梦率的企业已超出我的能力圈);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财务报表,对其整体的估值进行总算帐,结合行业分析一家企业的未来成长空间;分析一家企业的现金流以及股息率等指标;要善于站在董事长的高度去分析一家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等。总之,平时发现“猎取”的目标,可以多做一些研究的功夫,而一旦它们进入“射猎区”,就要敢于重重地投注。


而这种机会,自己经常重复并总结的,有三:


一是股市大熊市之时;二是优秀企业“王子”一时遇难;三是技术性阶段调整之时,如深度调整30%以上。


以上述三个标准去衡量,我们还怕刚刚过去的股灾吗?其实如果有钱,我们应该感谢股灾才对!


5.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长期持有?


持股最难是心态。这或许与人的天生性情有关,或许与自己的投资修为有关,因为自己认为,投资家首先是思想家,自己虽然做不到,但心向往之。自己认为,如果你立志进行长期持有,而不能承受上下30%左右的波动,甚至极端情况下,承受50%的波动,就难以做到以年为单位进行长期持有。我们看一看中国股市走过来的这些牛股们,哪一个不是经过如此剧烈的波动才“炼”成的呢?!


其实,此次的股灾,自己认为就是最好的“压力测试”,如果你因为怕这种股灾,而将自己持有的优秀企业低估的股权在慌乱之中拱手让出,更不用说有钱趁机买入,自己认为就是没有很好地经受住这种压力测试!


此外的一种“压力测试”,自己认为就是你可能持有的低估的优秀企业在很长时间之内,市场的这种有效性迟迟不予以体现,有的甚至又是以年为单位。因为,我们知道,当下的中国股市更多的是追逐新经济,追逐小盘、题材、概念之类,而对一些优秀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长期忽视。自己认为,这种冰与火的现象正在中国股市的当下上演着。


这里,不妨列举两例:


一例是格力电器。自己认为,格力电器是中国股市给予它长期持有的股东丰厚回报的不可多得的优秀企业之一。然而这几年来,市场始终给予它10倍多点的市盈率估值,在熊市之时甚至给予它极端的8倍以下,就是现在市盈率也仅仅10倍。毛估估15年的市盈率估值已在10倍以下,而依其14年的分红,股息率已在6%以上。当然,市场一上人士这些年始终质疑其天花板,并认为格力电器更多地具备了成熟企业的特征。但是自己孤陋寡闻,不知道国外成熟市场要给予这样的成熟企业多少倍的估值?!


一例是东阿阿胶。其基本面是不用多谈的,在自己看来,它也是中国A股市场具有特许经营权的企业之一。2009年至2011年一方面业绩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市场当时的消费医药热,促使其股价上涨6倍之多(市盈率高达60倍以上),过早地透支了未来的业绩。由于其激进的提价策略,市场产生质疑,且增长一时放缓,于是进行了估值杀。东阿阿胶的股价近三四年已经没有大涨了,而且此轮牛市之中,不太多的涨幅又因为一场股灾差不多打回了原形。持有这样的企业是不是很令人郁闷、纠结?然而,在自己看来,对于不断有现金流流入的投资者来讲,其实又何尝不是一个福份?因为我们可以持续地进行买入。自己认为,这两年正是优秀企业一时“王子”遇难之时,所以,目前它已经成为自己持有组合中的重仓股之一。自己认为,即使市场一时不反应,也无所谓,因为我们是以年为单位的持有者。更何况,从其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长来看,已经初露业绩拐点的曙光。现在毛估估,其15年每股收益2.5元,市盈率已在20倍以下。如果再展望长远,以现有的行业数据,将来中国阿胶产业做到300亿元收入应该是有可能的,那么东阿阿胶完全可以做到三分天下有其一,即实现年收入100亿元或许并不是梦。如果这个“十三五”的目标得以实现,将来市场又会对东阿阿胶给予多少的估值呢?


在此特别说明,自己列举以上两例,绝不是荐股。只是说明,有时市场的这种一定时期的“无效性”足以让你对自己的分析判断产生怀疑,甚至不仅仅是对企业基本面产生怀疑,你可能对自己的投资理念都产生怀疑,而自己认为,后者这才是最要命的。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压力测试”,自己认为比一场股灾更难以承受。自己需要做的,就是坚定自己的投资信仰,并将这种投资信仰牢牢地建立在对企业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之上。如是,才能真正地坚信:理性可以迟到,但不会永远缺席。有了这种投资修为,自己认为,作为投资人面对这种压力测试就会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即不仅感觉不到有思想上的压力,甚至是一种享受:有钱持续买入!


6.长期持有到何年?


巴菲特说,你不想持有十年,就不要拥有一分钟。这话自己看到不少人有意见。其实自己认为,这恰恰也是巴菲特投资思想的精髓之一。巴菲特说,我想的持股是永远。是的,如果我们持有的是中国优秀的且低估的资产,如果卖出是不是很愚蠢?自己在这次股灾之中,曾说过这样的话:我真想三五年之后开一个卖后悔药的店,因为我预判着在此次股灾之中“吓”得卖出的投资者,三五年之后一定会后悔自己的蠢不可及,届时我开的这个店一定生意兴隆!现在看,哪用三五年,估计没有三五天就有不少人后悔了吧(我现在真是后悔没有及时开这个店啊呵)?!


当然,长期持有并不是盲目地持有,还需要对所持企业进行定期体检的。这是常识,用不着抬杠的。


其实在我看来,巴菲特的这种说法,更主要的是让投资人拥有一个战略思想、战略思维,具有大视野、大格局,而这在投资出发的起点之时,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要起点正确,我们就不怕路远。


7.长期持有是否还需要判断牛熊?
   

实际上这又是一个十分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未来的牛市根基是否还存在?自己认为尽管有此次股灾,实则中国股市长期讲实现大牛的根基依然存在。如牛市产生的三个条件:一是利率的下行;二是公司业绩的提高,经过国家一系列政策的调整,自己认为,一些企业的成本将慢慢下降,而业绩终有望提升,整体宏观经济也有一定回暖迹象,甚至有望触底回升;三是投资者的乐观情绪。似乎最后一点,经此股灾现在有点折扣,然而,只要赚钱效应出现,许多的人是没有金融记忆的,依然会有人跑步进场的。对于市场短期的行情不好分析,然而对于一个大的周期,自己认为还是可以分析判断的。当然,这只是自己的一点瞎判断。
   

其实投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定要放在优秀、低估的企业身上,切不可寄托于牛市大潮的全部上涨之上。这是自己反复重申的投资根本指导思想。而且就自己来讲,自己什么时候坚持了这一指导思想,投资的就顺利;而自己啥时候违背了这一指导思想,就难免吃个亏损。所以,还是那话:与其预测风雨,不如打造方舟;与其猜测牛熊,不如见优秀企业便宜了便买入,并坚定长期持有。
   

至于牛市的疯狂之期,如果所投标的已经透支了未来几年的增长,适时地减持或者卖出,或者如果成本已很低,就是硬想穿越牛熊,这就是个性化的选择了。这个问题,自己认为也无需争论。 


文章来源:微博@闲来一坐s话投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

 

 

 

汽车抵押贷款 1.2/月

房产抵押贷款 0.98/月

汽车分期0.8/月

http://www.linhaihui.com

1502-1467-584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